認識皮膚
1. 皮膚的結構及類型
2. 常見的三種皮膚瑕疵
3. 影響皮膚健美的主要因素
第一節 概述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具有保護作用,使身體免受細菌、化學成分及外來物質的侵犯。皮膚能呼吸,內含豐富的血管、皮脂腺導管、神經和毛囊等。健康的皮膚紅潤、細膩、有光澤,富有彈性。
一、皮膚的結構
1.表皮
表皮位于皮膚的最表層,屬角化的復層鱗狀上皮。
2.真皮
真皮位于表皮下方,1~2mm厚,由膠原纖維、網狀纖維和彈力纖維等組成。
3.皮下組織
皮下組織由真皮下層延續而來,使皮膚與深層組織相連,保護神經、血管和汗腺等組織免受機械性損傷。
4.皮膚附屬器官
皮膚的附屬器官,包括乳腺、汗腺、皮脂腺、毛發和指(趾)甲等。
5.皮膚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
皮膚內小動脈先在真皮網狀層內分支,形成真皮下血管叢,供汗腺、汗管和皮脂腺的營養。皮膚內淋巴管較少,淋巴液循環于表皮細胞間隙和真皮膠原纖維之間,淋巴管參與皮膚免疫調節。
二、皮膚的類型
皮膚主要分為中性皮膚、干性皮膚、油性皮膚、混合性皮膚和脫水性皮膚等幾種類型。
1.中性皮膚
中性皮膚是最理想的皮膚,皮膚的油脂、水分含量和酸堿度處于均衡狀態,既不油膩又不干燥。皮膚紅潤有光澤,細膩、柔軟且富于彈性,毛孔細小不明顯,無任何瑕疵。
2.干性皮膚
干性皮膚分缺水型、缺油型兩種,皮膚干燥無光澤,缺乏彈性,毛孔不明顯,易長皺紋,但不易長粉刺、面皰等。這種皮膚主要是由于缺水、油脂分泌不足以及衰老等因素造成的。皮膚較白的女性中,約有85%為干性皮膚。
3.油性皮膚
油性皮膚分為普通油性皮膚、超油性皮膚兩種,是由于皮脂腺分泌過多皮脂而致。這種皮膚毛孔粗糙,偏堿性,彈性好,不易衰老,但易長粉刺,易吸收紫外線而使皮膚變黑。
4.混合型皮膚
混合型皮膚是指一部分皮膚呈一種特征,而另一部分皮膚又呈另外一種特征。通常是,前額、鼻部和下巴的皮膚呈油性,眼眶周圍、兩頰和頸部呈中性或干性。
5.脫水性皮膚
脫水性皮膚分為干性脫水、油性缺水兩種,皮膚因嚴重缺水而喪失潤濕性。干性脫水皮膚水分散失嚴重,對物理、化學和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敏感;油性缺水皮膚毛孔粗糙,頜部下層脂肪浸潤。
三、皮膚的色澤及pH
機體正常的膚色,是由氧化血紅蛋白、還原血紅蛋白、胡蘿卜素和黑色素等4種色素引起的,通常取決于表皮黑色素含量和分布、真皮血液循環情況以及角質層厚度等。
黑色素由表皮基底層細胞產生,來源于酪氨酸。在黑色素細胞內,黑素體上的酪氨酸經酪氨酸酶催化合成,再與蛋白質結合形成黑色素顆粒,并貯存于皮膚中。人體皮膚中約有400萬個黑色素細胞,其中生發層平均每10個細胞中就有一個黑色素細胞。膚色還與日照程度、氣候和地理位置有關,陽光中紫外線能夠促進黑色素生成。另外,黑色素代謝異常,如后天色素代謝失調而使黑色素細胞受到破壞,就會出現白癜風。
健康皮膚偏酸性,介于pH5~5.6之間,這層酸性膜具有殺菌、消毒和抵抗傳染病等功能。油性皮膚pH介于5.7~6.5,該pH范圍利于微生物生長,因此易長粉刺、暗瘡等。
影響皮膚pH的因素很多,包括內分泌、消化、陽光、環境、營養和衛生等。
四、皮膚的作用
皮膚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覆蓋全身,參與機體各種生理活動,保護體內組織以及免受外界機械性、物理性、化學性和生理性的侵害。皮膚的功能正常,對于人體健康至關重要。
1.保護和感覺作用
皮膚對致病性微生物的侵襲發揮防御作用;對光、電、熱來說是不良導體,能夠阻止或延緩水分、物理性或化學性物質的進入和刺激;皮膚能緩沖外來壓力,保護深層組織和器官。另外,黑色素也是防御紫外線的天然屏障。皮膚含有豐富的神經纖維網和各種神經末梢,感受各種外界刺激,產生痛、癢、麻、冷、熱等感覺。
2.調節體溫作用
皮膚在保持體溫恒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皮膚通過毛細血管的擴張或收縮,增加或減少熱量的散失來調節體溫,以適應外界環境氣溫的變化。
3.吸收作用
正常皮膚通過毛囊口,選擇性地吸收一些物質如脂類、醇類等進入血液循環。固體物質或水溶性物質,通常很難通過皮膚吸收。
4.代謝作用
皮膚參與全身代謝過程,維持機體內外生理的動態平衡。整個機體中有10%~20%的水分貯存于皮膚中,這些水分不僅保證皮膚的新陳代謝,而且對全身的水分代謝都有重要的調節作用。此外,皮膚還貯存著大量的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供機體代謝所用。皮膚含有脫氫膽固醇,經陽光中紫外線照射后,可轉變為維生素D。
5.免疫作用
皮膚是測定免疫狀況和接受免疫的重要器官之一,皮膚的免疫作用是機體抵抗外界抗原物質的天然屏障。當皮膚生理功能衰退或處于病理狀態的情況下,會引起感染發炎、紅腫和各種皮膚病。
6.分泌與排泄作用
皮脂腺的分泌,不僅能潤濕皮膚和毛發、保護角質層、防止水和化學物質的滲入,還起到抑菌、排除體內某些代謝產物的作用。汗腺的排泄可以調節體溫,維持皮膚表面酸堿度,協助腎臟排泄代謝廢物。
五、常見的三種皮膚瑕疵
雖然每個人的皮膚不同,但擁有潤澤、光滑、細膩、柔軟而富于彈性的健康皮膚卻是人們的共同愿望。然而現實中由于各種原因,人們面部常常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皮膚疾患,影響人的容貌,甚至會造成內心的痛苦。最常見的影響容顏的皮膚病有以下幾種。
1.痤瘡
痤瘡是一種好發于青年人的慢性毛囊炎癥,所以又稱為青春痘,主要發生在面部,發病初期在毛囊口處形成圓形小丘疹,內含淡黃色皮脂栓,即粉刺。
2.黃褐斑
黃褐斑又稱肝斑,多見于中年女性。其面頰部、上唇部會出現大小不等、形狀不規則的淡褐色的色斑,這種色斑表面光滑、不高出表皮,表面沒有炎癥,也無脫屑現象。有時皮膚損傷也可以融合成此類色斑。此種斑往往在左右臉頰對稱,有的橫跨鼻子,好似蝴蝶,故而也稱蝴蝶斑。
3.老年斑
隨著增齡,表皮基底層的色素細胞分泌增加,且出現不規則色素細胞局部聚集現象,色素增多,主要用于暴露于陽光的部位,如顏面、手背和前臂伸出面,直徑一般0.5cm,可稍高于皮膚表面,稱為老年性色素斑,又稱老年斑。有的研究者發現老年斑中有膽固醇等脂類沉積。實際上衰老機體細胞中普遍會出現這種“衰老色素”,也稱為脂褐素。
六、影響皮膚健美的主要因素
皮膚,特別是面部的皮膚,在顯示人們的美貌和健康狀況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梢哉f,面部皮膚的狀態直接體現了一個人的健康和美學修養水平。皮膚的健美涉及人體的各個方面,也即受到遺傳、健康狀況、營養水平、生活與工作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遺傳因素屬先天因素,一般較難改變,而健康、營養等因素可通過人們的努力,影響皮膚的健美。
(一)健康因素
人的皮膚是人體健康狀況的晴雨表。當身體健康狀況良好時,皮膚光亮、紅潤;當身體處于非正常狀況時,皮膚就會灰暗無光,甚至出現各種缺陷。
人體的健康因素又分為精神因素和體質因素兩種。
1.精神因素
影響皮膚健美及導致皮膚疾患的內因較多,但精神因素為首要因素。
傳統中醫學認為人的怒、思、喜、憂、悲、驚、恐這七種感情上的改變,都會引起皮膚狀況的改變和皮膚疾病。
精神雖然看似抽象,但卻嚴重影響皮膚的健康。
2.體質因素
身體其他器官的健康狀況也直接影響皮膚的健康。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化工廠”,它不僅與糖、蛋白質、脂類、維生素和激素的代謝有密切關系,而且在膽汁酸、膽色素代謝和生物轉化中也發揮重要作用。肝臟具有貯存、化解毒素、調整激素平衡的功能。當肝臟功能發生障礙,如患慢性肝炎時,表現在皮膚方面就是容易發生日光過敏,出現皮膚干裂、痤瘡、肝斑等現象。
胃是機體重要的消化器官,當胃酸分泌減少時,皮膚的酸度就會降低,油脂分泌增強,顏面皮膚化傾向于油性。當胃腸功能減弱時,糖類分解不佳,鼻和臉頰部毛細血管擴張,易造成局部發紅。此外,一些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腎炎、結核病、貧血、內分泌紊亂及腎上腺和卵巢、子宮等發生異常情況時,也會出現日光性皮炎等皮膚疾病。因此要保持皮膚的健美,關鍵是保持身體機能的健康。
(二)年齡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加,皮膚的代謝也會發生異常。皮膚的細胞膜會隨膽固醇的積聚增加而硬化,還會因膜脂質的過氧化作用產生脂褐素。脂褐素的堆積以及內分泌失調引起的黑色素的增加都會使皮膚出現老年斑。老年人由于皮膚的三個層面厚度減少,皮脂腺與毛囊萎縮,皮膚表面變薄,同時皮脂分泌降低,都使皮膚保持水分能力減退,使皮膚干燥甚至皺裂。
(三)營養因素
人類的生存與健康依賴于各類營養成分: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水分和膳食纖維。皮膚是全身最大的器官,自然這七類營養成分也是影響皮膚健美的因素。
1.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機體能量的來源,當它供應不足時,人體會產生疲勞、乏力等癥狀。當它供應過剩時,會轉化為脂肪儲存于皮下,使身體肥胖或導致皮膚病癥出現。
2.脂肪
脂肪同碳水化合物一樣可產生能量。適量的皮下脂肪會使皮膚柔軟、豐滿、有彈性。脂肪是脂溶性維生素的溶劑,使其能夠被機體吸收。脂肪還可以成為激素的原料。當脂肪供應不足時,人會出現消瘦、乏力等癥狀;當供給量過剩時,會產生脂肪堆積或引起皮膚病。
3.蛋白質
蛋白質對皮膚的構成以及維持皮膚組織生長發育都是必需的,它不僅促進皮膚組織生長,還可以起修補和更新作用。當長期缺乏足量的蛋白質,特別是不能補充足量的必需氨基酸時,全身的組織就無法及時更新,于是出現結構和功能上的老化現象。皮膚處于機體的最外層,是較容易察覺到老化的標志。當蛋白質供給不足時必然導致營養不良性貧血和全身免疫功能下降,各器官會變得衰弱,外觀表現為面色蒼白無華。如慢性疾病長期纏身不愈,原來有光澤、有彈性的皮膚就會完全消失。當蛋白質供應過剩時,雖不發生肥胖現象,但卻抑制各器官的活動,降低它們的各項功能,還可能引起過敏性皮膚病。
4.礦物質
鈣、鐵、鎂、銅、鋅、鉀、鈉、磷等許多礦物元素與人體代謝有關。礦物質是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材料,可以維持體液的滲透壓和酸堿平衡。許多元素直接參加酶的活性基團,有些是酶的活性因子。一定比例的鉀、鈉、鈣、鎂離子是使肌肉、神經產生正常興奮性所必需的元素。鈣與磷是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據報道,如攝入的營養中缺乏鋅,青年人可以表現出嚴重的囊腫性痤瘡。當礦物質供應不足時,會產生各種全身性疾病,同時也會影響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謝,造成能量匱乏,使內臟變得衰弱。
5.維生素
機體健康離不開維生素,皮膚健美也離不開它。與皮膚健美有關的主要維生素是: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等。維生素A可以促進人體生長,維持上皮細胞健康,預防干眼病、皮膚干燥等病癥。
維生素B又可分為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等,對皮膚的保健較重要的是維生素B2、維生素B6,它們又被稱做“美容維生素”。維生素B2可以強化皮膚新陳代謝,改善毛細血管的微循環,使眼、口唇變得光潤、亮麗。當它缺乏時皮膚會產生小皺紋,發生口角潰瘍、唇炎、舌炎,甚至會對陽光過敏,出現皮膚瘙癢、發紅,以至有紅鼻子等皮膚疾病。維生素B6有抑制皮脂腺活動、減少皮脂的分泌、治療脂溢性皮炎和粉刺等功效。當體內缺乏時,會引起蛋白質代謝異常,從而使皮膚出現濕疹、脂溢性皮炎等。
維生素C能作為還原劑及參加一些重要的羥化反應,如原膠原中賴氨酸及脯氨酸殘基的羥化。羥化后的原膠原才能交聯成正常的膠原纖維。所以維生素C是維持膠原組織完好的重要因素,缺乏時將導致毛細血管破裂、出血、牙齒松動、骨骼脆弱易骨折、傷口不易愈合。另外,維生素C還可以增強皮膚緊張能力和抵抗能力,防止色素沉積。
維生素D可以在皮膚表面經紫外線照射后形成,它能促進鈣的吸收,是骨骼及牙齒正常發育和生長所必需的。如缺乏維生素D,在兒童引起佝僂病,在成人可引起骨軟化或骨質疏松癥,容易骨折。
維生素E可以防止細胞組織老化,擴張毛細血管,防止毛細血管老化;它還能促進卵巢黃體激素的分泌,對于女性的健康十分重要。維生素C和維生素E還是天然的抗氧化劑,在體內可以抑制脂質的過氧化反應,使血液和器官中過氧化脂質水平降低。由于減少了由過氧化反應所導致的生物大分子的交聯和脂褐素的堆積,延緩了機體的衰老,表現在皮膚上就是老年斑的出現較晚或減少。
6.水分
人體中的水分的含量超過任何一種物質成分的含量,成年人體重的2/3(58%~67%)是水。一旦缺水,輕者皮膚干燥,失去光澤;重者引起機體的失衡,嚴重時人甚至可能死亡。所以可以說水是生命之源,是身體健康和皮膚健美的保證。
水還是體內的清洗劑,它將體內的有毒物質通過胃腸道隨糞便及通過腎臟排尿排出體外。皮膚蒸發和排汗也排出一部分水分。汗腺分泌的汗液是一種低滲溶液,所以在排汗的同時,也排出無機鹽,可減少鹽分過高給身體帶來的危害。水還是廉價的特效美容洗滌劑,能洗去皮膚上的污物,使皮膚正常呼吸。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水的來源有三個途徑:即飲水(包括液體飲料)、食物中的水分及體內生物氧化所產生的水。正常人每日水的攝入量和排出量一般為2500L左右,水處于平衡狀態。每天喝6~8杯水為宜,表14-1列出了一般人每日水的出入量。
表14-1 成年人每日體內水平衡
水的攝入量/ml |
水的排出量/ml |
液體食物(水、湯、其他流質) |
1300 |
腎臟排出(尿) |
1500 |
固體食物 |
900 |
皮膚蒸發(汗) |
500 |
生物氧化產生的水 |
300 |
肺部呼出 |
400 |
|
|
糞便排出 |
100 |
共計 |
2500 |
共計 |
2500 |
7.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及植物膠質等。膳食纖維可大量吸附水分、促進腸道蠕動,有助于排便和清除毒素,增強水化機能。膳食纖維還具有降低血脂、血糖、預防腸癌等作用,同時對皮膚的健美也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有人建議將其稱為第七類營養素。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只有五腑六臟的陰陽平衡、氣血暢通,容貌才會美。所以真正的美容要從營養上著手,調節生理機能,合理攝取營養,特別注重攝取有益于皮膚健康的營養,使身體各部分組織處于良好的狀態,才能達到身體健康、容顏煥發、青春長駐的目的。
(四)環境因素
影響皮膚健美、加速其老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環境因素:如溫度、濕度、陽光、塵埃、氣候季節的變化等。
1.溫度
皮膚對體溫有調節作用,當環境溫度升高時,汗腺排汗量增加,大量的汗液會帶出部分皮脂,使皮膚干燥。這對干性皮膚的人是不利的。所以干性皮膚的人在高溫環境下應注意及時補充水分。當環境溫度降低時,容易造成皮膚毛細血管的收縮,血液循環不暢,同時皮膚收縮、皮脂的分泌減少,皮膚會變得干燥、無光澤。因此,在寒冷的環境中應注意保暖。
2.濕度
皮膚表皮細胞中微量的代謝產物使皮膚具有一定的保濕性,能防止皮膚過于干燥,保持皮膚的柔軟。但是如果長期處于干燥環境,皮膚表面水分散失過多又得不到及時補充的話,皮膚的老化就會加速,皺紋會增多,皮膚干燥無光澤。我國南方氣候要比北方濕潤,所以一般來說南方人的皮膚比北方人好,但環境濕度過大,則會造成皮膚的角質濕潤、膨脹,使皮膚變得粗糙。因此,適宜的濕度才有益于皮膚的健美。
3.陽光
陽光是生命的源泉。沒有陽光就沒有人體包括皮膚的健康。陽光可以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皮膚在陽光下可以合成維生素D,幫助鈣的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以殺死皮膚表面的細菌,使皮膚保持健康。但同時,陽光也會對皮膚產生一定的傷害。因為紫外線由于波長短,可以穿透角質層、顆粒層直到生發層的基底細胞上,使其中的成黑色素細胞產生黑色素作用加快。所以,皮膚曝曬過多,不僅會患日光性皮炎,皮膚出現發紅、脫皮、疼痛現象,還能使色素沉著,形成黃褐斑,甚至局部免疫能力下降,嚴重時會有皮膚的病變。例如長期受紫外線照射的登山隊員和日光浴者,皮膚惡性腫瘤的發生率超過正常人的幾倍到幾十倍。這是由于過量的紫外線可以使細胞內的遺傳物質DNA發生突變,從而導致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因此,日曬也應適度。
4.塵埃
懸浮于空氣中的塵埃容易附著在人的臉、手等暴露的部位。皮膚有呼吸功能,如果塵埃阻塞了皮膚毛孔,就會使它無法正常呼吸,影響其新陳代謝,發生皮膚病,加之塵埃中不乏這一些細菌,細菌若侵入毛孔,則會造成痤瘡等皮膚疾病。
5.季節
一年四季的變化,使皮膚所處的外界環境也隨之改變。春季萬物復蘇、陽光明媚,氣溫逐漸上升,但是北方往往風沙較大、氣候干燥,因此需要給皮膚補充水分和油分。夏季氣候炎熱,皮膚的新陳代謝旺盛,排汗多,陽光也強烈,此季節應多喝水以補充皮膚水分,同時注意防曬。秋季,皮膚隨氣候的變化會表現出三種不同的狀態:由于夏季紫外線的照射,皮膚會出現黑斑或雀斑,這些色素沉積在初秋時可加重;在進入仲秋時,秋風一起,皮膚就會感到干澀,尤其干性皮膚的人,甚至感到皮膚緊縮發疼;晚秋時皮下脂肪層會增厚,皮膚會有繃緊的感覺。
(五)生活因素
影響皮膚健康的生活因素包括生活規律、飲食習慣、居住環境、不良嗜好等方面。其中以下幾方面尤為重要。
1.睡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鐘即生物節律,倘若違背了這個節律,就會影響健康。如果長期睡眠不足,就會造成皮膚細胞再生能力的衰退,皮膚變得粗糙,眼圈發黑。
2.吸煙
香煙中的尼古丁會造成皮膚微血管收縮,降低皮膚的血液循環,使皮膚無法吸收足夠的營養與氧氣,皮膚就會發黃、干燥、無光澤。
3.喝酒
飲酒過量會使血管膨脹。長期酗酒者,微血管壁彈性越來越低,最終破裂,會使皮膚內層留下污痕。體內酒精過多,也會使皮膚變干失去光澤。 |